品牌农业
孙丙武,张家村枣农,种植着12亩大棚冬枣,其中10亩大棚2号。他2015年建成4亩钢架大棚,自2016年到2019年连续4年在全区冬枣大赛上,都获得原生态冬枣特等奖,2023年获得原生态一等奖。在日常管理上,他细心,精心,用心,舍得投入,注重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每年都重施腐熟的粪肥,优质的有机肥及生物菌肥。实行果园生草,成熟采摘,所产冬枣安全、好吃,品质优良。
新华社济南10月10日电(记者 张旭东)尽管58岁的孙丙武已经照料了全部12亩(约0.8公顷)冬枣树,但只完成了一小部分任务。孙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因为其他地区的许多果园主都在等着他指导他们冬枣种植的艺术。
孙先生来自中国东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被当地人称为“冬枣种植大师”。作为中国冬枣的主要产区之一,沾化2022年冬枣产量达到31.5万吨。种植枣15年,孙先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们最近开发了一种环保生物制剂,作为农用化学品的替代品,”孙说,“许多来自其他省份的人都对它感兴趣。
沾化冬枣产量大,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黄河三角洲肥沃的碱性土地,非常适合冬季种植红枣。农业技术的进步意味着冬枣树现在也可以适应许多其他地方的自然环境。因此,像孙这样的专家变得更加忙碌,因为他们需要他们的经验来指导其他地区的果园主。
“现在全国种植冬枣约200万亩,人们可以在海南和新疆等19个省级地区发现冬枣树,”沾化冬枣研究所所长于洪昌说。
塑料温室的升级是帮助冬枣树茁壮成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塑料温室现在与物联网、大数据、边际计算等技术相结合,同时可以通过实时监控来管理生长条件和生长环境。这意味着果园主能够调节温室中的湿度、温度和照明,以促进冬枣的生长。